地理科目考试定于2025年10月31日11:00-12:15举行,时长75分钟,重点考查自然地理、人文地理和区域发展三大核心内容,注重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考查。

一、2026届高三四川绵阳一诊地理试卷解析
2026届绵阳一诊地理试卷将在考试结束后及时更新至本文。根据近年命题规律,本次试卷预计保持"注重基础、突出能力、贴近生活"的命题特点,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征。试卷总分120分,考试时长90分钟。题型分布预测如下:
1.选择题(15题×3分=45分):涵盖地球运动、大气环流、人口城市等基础知识点;
2.综合题(3题×20分=60分):侧重区域地理特征分析、资源环境问题评价及可持续发展方案设计;
3.创新题(1题×15分=15分):结合时事热点考察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或跨学科综合思维。
从命题趋势看,2026届试卷将继续强化"生活中的地理"这一理念,试题情境更加贴近现实,可能涉及资源开发、环境保护、城乡规划等热点话题。对地理图表的使用将更加多样,要求考生能够快速准确地从各种地理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。
绵阳一诊地理A卷:






绵阳一诊地理B卷:






二、2026届高三四川绵阳一诊地理答案
(一)地理答案更新说明
2026届绵阳一诊地理考试结束后,参考答案及解析将第一时间在本文更新。请考生和家长保持关注,及时获取最新信息。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地理试题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和综合性,建议重点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,而不仅仅是记忆答案。
(二)2025届绵阳一诊地理科目划线
根据2025届绵阳一诊分数线数据,地理科目各档次要求具体如下:
历史类考生地理科目分数线分布为:A0线92分,A线79分,B1线68分,B2线67分,艺体本科线50分。
物理类考生地理科目分数线分布为:A0线91分,A线76分,B1线72分,B2线71分,艺体本科线57分。
| 2025届绵阳一诊分数线 | ||||||||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历史类分数线 | |||||||||
| 历史类 | 语 文 |
数 学 |
外 语 |
历 史 |
化 学 |
生 物 |
政 治 |
地 理 |
6科 总分 |
| A0 | 120 | 100 | 131 | 77 | 92 | 89 | 93 | 92 | 593 |
| A | 104 | 61 | 95 | 62 | 73 | 68 | 84 | 79 | 473 |
| B1 | 95 | 42 | 66 | 53 | 69 | 57 | 72 | 68 | 403 |
| B2 | 94 | 41 | 63 | 52 | 68 | 56 | 71 | 67 | 398 |
| 艺体 本科线 |
80 | 22 | 32 | 37 | 52 | 42 | 55 | 50 | 303 |
| C | - | - | - | - | - | - | - | - | 180 |
| 物理类分数线 | |||||||||
| 物理类 | 语 文 |
数 学 |
外 语 |
物 理 |
化 学 |
生 物 |
政 治 |
地 理 |
6科 总分 |
| A0 | 117 | 118 | 128 | 79 | 92 | 92 | 91 | 91 | 610 |
| A | 101 | 72 | 89 | 46 | 73 | 73 | 77 | 76 | 455 |
| B1 | 99 | 67 | 80 | 41 | 69 | 69 | 73 | 72 | 434 |
| B2 | 98 | 65 | 78 | 40 | 68 | 68 | 72 | 71 | 429 |
| 艺体 本科线 |
84 | 36 | 39 | 20 | 52 | 54 | 58 | 57 | 325 |
| C | - | - | - | - | - | - | - | - | 180 |
从数据可以看出,历史类考生的地理科目要求略高于物理类。A0线历史类92分,物理类91分,相差1分;A线差距较为显著,历史类79分,物理类76分,相差3分。这说明地理科目对文科考生更为重要,需要投入更多精力。值得注意的是,A0到A线的差距较大,历史类为13分,物理类为15分,这表明中等分数段考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。B1到B2线仅差1分,说明本科线附近竞争非常激烈。
(三)地理提分技巧建议
强化区域认知能力:重点突破“中国地理分区”“世界自然带分布”等高频考点,建议每周完成1套区域地理专题训练;
提升综合思维素养:掌握“区位分析”“人地关系协调”的逻辑框架,重点训练“因素-过程-影响”的完整分析链;
深化数据解读能力:加强等值线图、统计图表、遥感影像的判读训练,培养从地理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;
开展实战模拟训练:每月进行1次全真模拟考试,严格把控时间分配,重点突破综合题中的跨章节知识整合问题,如“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”“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平衡”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