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农林大学2025年承担浙江省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工作,计划为省内部分县(市、区)培养86名人员,涉及7个专业,实行 “先填志愿,后签协议” 原则,安排在普通类提前录取。本文将围绕2025年浙江农林大学定向生招生计划,详细解读报考条件、流程以及就业前景,助力考生科学规划未来。
一、2025年浙江农林大学定向生招生计划
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,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,浙江省农业农村厅、教育厅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批准,由浙江农林大学承担2025年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。该项目旨在通过定向招生、定向培养、定向就业的模式,为省内部分县(市、区)输送一批高素质、专业化的基层农技人才,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。
1、招生对象
全省当年报考普通高校、有意服务基层农业事业,并与户籍所在县(市、区)农业农村部门签订定向就业协议的学生。
实行 “先填志愿,后签协议” 原则,按户籍以县(市、区)为单位定向招生,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招聘并轨。
分数要求:考生需达到普通类一段线,且须在一段线以上填报志愿,仅限第一院校志愿有效。
2、招生计划
2025年浙江农林大学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总计86人,从专业分布看,涵盖农学(33人)、植物保护(11人)、园艺(7人)、动物医学(3人)、食品质量与安全(3人)、农业资源与环境(9人)、农林经济管理(20人)。
从地域分布看,覆盖杭州、宁波、温州、湖州、嘉兴、绍兴、金华、衢州、舟山、台州、丽水等11个地市,各地市招生计划如下:
3、招生专业
农学、植物保护、园艺、动物医学、食品质量与安全、农业资源与环境、农林经济管理,其中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不提科目要求,其余专业均要求物理和化学必选。
4、学费标准
经学校正式录取并已签订定向就业协议的农学、植物保护、园艺、动物医学等4个专业的学生,可享受免交学费的优惠政策,所需经费由省财政负担。其余专业(食品质量与安全、农业资源与环境、农林经济管理)学费自理。
5、就业与待遇
定向培养生按期毕业后,将直接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县(市、区)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,无需担心就业问题。具体工作单位通过竞争择优办法确定,并与定向培养生签订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,合同期限为5年。
二、浙江农林大学定向生报考条件及流程
(一)核心报考条件
户籍与身份要求:仅限浙江省户籍考生,需在高考报名时确认户籍信息,并与户籍所在县(市、区)农业农村部门签订定向就业协议。
分数门槛:考生需达到普通类一段线(2024年为492分),且在一段线以上填报志愿,仅限第一院校志愿有效。
专业适配性:考生选考科目需符合报考专业要求。例如,农学专业通常要求生物或化学,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要求不限科目。
服务承诺:需承诺毕业后回户籍所在县(市、区)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不少于 5 年,期间不得擅自离职或升学。
(二)报考流程
公告发布:高考成绩公布前,各县(市、区)农业农村局、人社局联合发布招生公告,明确本地招生计划、专业要求及时间安排。
志愿填报:预计6月29日-30日,考生通过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平台填报志愿,需在“普通类提前录取”批次填报浙江农林大学(代码0211),并选择具体专业。
名单筛选:省教育考试院按各县(市、区)计划数的1:1.2比例,根据高考总分从高到低提供考生名单。
体检与公示:各县(市、区)农业农村局组织县级以上医院体检,合格者在当地公示3天,接受社会监督。
协议签订:公示无异议后,按1:1比例签订定向培养协议,明确双方权利义务,协议需经人社局备案。
补录机制:若因考生放弃或体检不合格出现缺额,按成绩从高到低依次递补,直至计划满额。
浙江农林大学定向培养计划为高考考生提供了一条 “入学即入编、毕业即就业” 的独特路径,尤其适合有意扎根基层、服务乡村振兴的考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