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化政选科组合为山东考生提供了独特的"理工+社科"复合优势,是兼具专业深度与职业广度的优质选择。该组合可报考山东大学、中国海洋大学、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、山东师范大学、山东警察学院、青岛大学等省内高校,专业覆盖计算机、电子信息、化学、法学、公安学、思想政治教育及经管类专业,完美契合未来从事技术管理、法律服务、公共安全等领域的跨界人才需求。
一、物化政在山东有哪些大学
物化政组合凭借其文理兼备的特性,在山东省内拥有广泛的选择空间,特别适合希望兼具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考生。主要包括以下院校:
1、山东大学(可报考其工科、法学、政治学等专业)
学校名 | 选科要求 | 专业名 |
---|---|---|
山东大学 | 不限 | 经济学类 |
山东大学 | 不限 | 考古学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数学类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物理学类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化学类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智能医学工程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工程软件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计算机类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人工智能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生物医药数据科学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口腔医学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生物科学类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电子信息类 |
山东大学 | 不限 | 哲学类 |
山东大学 | 不限 | 社会学类 |
山东大学 | 不限 | 中国语言文学类 |
山东大学 | 不限 | 历史学类 |
山东大学 | 不限 | 工商管理类 |
山东大学 | 不限 | 新闻传播学类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材料类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机械类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自动化类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能源动力类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土木类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预防医学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药学类 |
山东大学 | 政治 | 政治学类 |
山东大学 | 不限 | 公共管理类 |
山东大学 | 不限 | 法学类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网络空间安全 |
山东大学 | 政治 | 国际政治 |
山东大学 | 不限 | 汉语言文学 |
山东大学 | 不限 | 新闻学 |
山东大学 | 不限 | 外国语言文学类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海洋科学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智能制造工程 |
山东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物理学 |
2、中国海洋大学(海洋技术、法学等)
学校名 | 选科要求 | 专业名 |
---|---|---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海洋科学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物理学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声学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地质学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生物科学类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海洋资源与环境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药学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工业设计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自动化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环境工程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环境科学 |
中国海洋大学 | 不限 | 工商管理 |
中国海洋大学 | 不限 | 市场营销 |
中国海洋大学 | 不限 | 国际经济与贸易 |
中国海洋大学 | 不限 | 经济学 |
中国海洋大学 | 不限 | 物流管理 |
中国海洋大学 | 不限 | 英语 |
中国海洋大学 | 不限 | 法学 |
中国海洋大学 | 不限 | 行政管理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材料类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数学与应用数学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生物技术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食品科学与工程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大气科学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电子信息类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计算机类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海洋技术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化学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化学工程与工艺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勘查技术与工程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水产养殖学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船舶与海洋工程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土木工程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轮机工程 |
中国海洋大学 | 不限 | 财务管理 |
中国海洋大学 | 不限 | 会计学 |
中国海洋大学 | 不限 | 旅游管理 |
中国海洋大学 | 不限 | 金融学 |
中国海洋大学 | 不限 | 汉语言文学 |
中国海洋大学 | 不限 | 新闻传播学类 |
中国海洋大学 | 政治 | 政治学与行政学 |
中国海洋大学 | 不限 | 公共事业管理 |
中国海洋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数学类 |
3、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(化工、法学、管理)
学校名 | 选科要求 | 专业名 |
---|---|---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石油工程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碳储科学与工程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化学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应用化学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安全工程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工业设计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工程力学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不限 | 建筑学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材料类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储能科学与工程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电气工程及 其自动化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能源与动力工程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电子信息工程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通信工程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智能感知工程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自动化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人工智能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软件工程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光电信息科学 与工程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数据科学与 大数据技术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应用物理学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不限 | 经济学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不限 | 英语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地球物理学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地质学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勘查技术与工程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资源勘查工程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海洋油气工程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化工与制药类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环境工程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船舶与海洋工程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机械类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土木类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油气储运工程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过程装备与 控制工程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环保设备工程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测绘工程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地理信息科学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测控技术与仪器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智能科学与技术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+化学 | 数学类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不限 | 工商管理类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物理 |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不限 | 俄语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不限 | 法学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 不限 | 汉语言文学 |
4、山东师范大学(化学、思想政治教育、法学)
学校名 | 选科要求 | 专业名 |
---|---|---|
山东师范大学 | 政治 | 思想政治教育 |
山东师范大学 | 不限 | 法学 |
山东师范大学 | 不限 | 汉语国际教育 |
山东师范大学 | 不限 | 英语 |
山东师范大学 | 不限 | 历史学 |
山东师范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数学与应用数学 |
山东师范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物理学 |
山东师范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化学 |
山东师范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通信工程 |
山东师范大学 | 物理 | 教育技术学 |
山东师范大学 | 不限 | 戏剧影视文学 |
山东师范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化学工程与工艺 |
山东师范大学 | 不限 | 广播电视编导 |
山东师范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食品科学与工程 |
山东师范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|
山东师范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环境科学 |
山东师范大学 | 不限 | 哲学 |
山东师范大学 | 不限 | 日语 |
山东师范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人工智能 |
山东师范大学 | 政治 | 中国共产党历史 |
山东师范大学 | 不限 | 金融学类 |
山东师范大学 | 不限 | 教育学 |
山东师范大学 | 不限 | 小学教育 |
山东师范大学 | 不限 | 中国语言文学类 |
山东师范大学 | 不限 | 新闻传播学类 |
山东师范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电子信息类 |
山东师范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生物科学类 |
山东师范大学 | 物理 | 心理学类 |
山东师范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计算机类 |
山东师范大学 | 不限 | 工商管理类 |
山东师范大学 | 不限 | 公共管理类 |
山东师范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统计学 |
山东师范大学 | 物理 |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|
山东师范大学 | 不限 | 物流管理 |
山东师范大学 | 不限 | 财务管理 |
山东师范大学 | 不限 | 汉语言文学 |
山东师范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|
5、青岛大学(计算机、电子信息、法学)
学校名 | 选科要求 | 专业名 |
---|---|---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环境科学与工程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|
青岛大学 | 物理 | 金融学 |
青岛大学 | 不限 | 法学 |
青岛大学 | 政治 | 国际政治 |
青岛大学 | 不限 | 应用心理学 |
青岛大学 | 不限 | 汉语言文学 |
青岛大学 | 不限 | 英语 |
青岛大学 | 物理 | 经济学 |
青岛大学 | 不限 | 新闻学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应用物理学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应用化学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化学工程与工艺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轻化工程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临床医学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医学影像学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医学检验技术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口腔医学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预防医学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药学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软件工程 |
青岛大学 | 不限 | 工商管理 |
青岛大学 | 不限 | 会计学 |
青岛大学 | 物理 | 标准化工程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材料类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自动化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生物技术 |
青岛大学 | 不限 | 广播电视编导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工业设计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能源与动力工程 |
青岛大学 | 不限 | 行政管理 |
青岛大学 | 物理 |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|
青岛大学 | 不限 | 旅游管理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数学与应用数学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机器人工程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智能制造工程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电子信息工程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通信工程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测控技术与仪器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信息安全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智能科学与技术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机械工程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食品科学与工程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纺织工程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服装设计与工程 |
青岛大学 | 物理 | 国际经济与贸易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应用统计学 |
青岛大学 | 物理 | 财政学 |
青岛大学 | 政治 | 思想政治教育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物理学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化学 |
青岛大学 | 物理+化学 |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|
青岛大学 | 不限 | 德语 |
青岛大学 | 不限 | 法语 |
青岛大学 | 物理 | 供应链管理 |
此外,还有山东警察学院(公安学类、侦查学、治安学)、山东科技大学(计算机、安全工程)、济南大学(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法学)、山东理工大学(机械、化学工程)等。
二、物化政在山东能报考什么专业
物化政组合的核心优势在于打破文理界限,可报考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向:
1. 理工工程技术类
这是该组合的基本盘,凭借物理和化学的优势,可以报考众多主流工科专业。
信息技术类: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软件工程、人工智能。政治学科所培养的辩证思维有助于在IT项目管理等岗位上发展。
电子信息类:电子信息工程、通信工程。适合在通信、半导体行业发展。
化学与材料类:化学工程与工艺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。在化工行业,合规、安全与环保至关重要。
推荐院校:山东大学、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、青岛大学
2. 法学公安与管理类
这是政治学科带来的核心加成领域,是实现"理工科背景+社科知识"跨界融合的关键。
法学类:法学、知识产权。拥有物化背景的学生在处理专利、科技纠纷等案件时具有优势。
公安学类:治安学、侦查学。这些专业需要扎实的理化知识进行物证分析。
公共管理类:公共事业管理、行政管理。未来可在政府机关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。
推荐院校:山东大学、山东警察学院、山东师范大学
3. 交叉与前沿学科类
思想政治教育:培养中学政治教师或党政机关工作人员。
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:技术管理类岗位,需要理科思维和人文素养。
安全工程:需要化学基础和政治学的监管思维。
推荐院校:山东科技大学、济南大学、山东理工大学
三、总结建议
在大学期间,除了学好本专业,要积极辅修或自学法学、经济学方面的课程,多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法规。争取到法院、科技企业或政府部门的实习机会,提前将你的复合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