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志愿填报是人生关键抉择,选错专业可能面临“毕业即失业”的困境。本文基于最新行业数据与高校就业报告,梳理出当前就业率持续低迷的10大专业,为考生提供客观参考。

一、就业率差的10大专业
1.音乐表演/戏剧表演
行业岗位需求有限,多数毕业生面临剧团、学校岗位竞争激烈或转行困境,部分从业者收入不稳定。
(本文以重庆高考招录数据为例,为2025届高考生展示专业录取分较高的大学)
科目 | 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---|
历史 | 长沙南方职业学 院 | 音乐表演 | 205 |
物理 | 长沙南方职业学 院 | 音乐表演 | 180 |
2.生物工程
科研岗位门槛高,产业化应用尚未成熟,导致对口岗位稀缺,多数毕业生需跨领域就业。
科目 | 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---|
物理 | 北京化工大学 | 生物工程 | 612 |
物理 | 华中农业大学 | 生物工程 | 608 |
物理 | 东华大学 | 生物工程 | 605 |
物理 | 南京师范大学 | 生物工程 | 599 |
物理 | 西南交通大学 | 生物工程 | 598 |
3.工商管理
专业泛而不精,企业更倾向招聘有行业经验的从业者,应届生竞争力较弱。
科目 | 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---|
物理 | 中国政法大学 | 工商管理 | 624 |
历史 | 华东师范大学 | 工商管理 | 617 |
物理 | 华北电力大学 | 工商管理 | 600 |
历史 | 暨南大学 | 工商管理 | 586 |
物理 | 湖南师范大学 | 工商管理 | 585 |
4.人力资源管理
中小企业常由其他岗位兼任HR职能,大型企业招聘需求集中在头部院校,普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大。
科目 | 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---|
历史 | 中国人民大学 | 人力资源管理 | 653 |
历史 | 西北政法大学 | 人力资源管理 | 575 |
历史 | 北京语言大学 | 人力资源管理 | 574 |
历史 | 首都经济贸易大 学 | 人力资源管理 | 569 |
物理 | 上海对外经贸大 学 | 人力资源管理 | 565 |
5.历史学
学术研究岗位饱和,博物馆、文保机构编制有限,多数毕业生需通过考公或转行寻求出路。
科目 | 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---|
历史 |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大学 | 历史学 | 610 |
历史 | 中央民族大学 | 历史学 | 610 |
历史 | 湖南大学 | 历史学 | 609 |
历史 | 东北师范大学 | 历史学 | 596 |
历史 | 西南大学 | 历史学 | 593 |
6.环境工程
环保产业仍处于政策驱动阶段,市场化岗位不足,部分毕业生流向非对口领域。
科目 | 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---|
物理 | 武汉大学 | 环境工程 | 657 |
物理 | 华东理工大学 | 环境工程 | 610 |
物理 | 东华大学 | 环境工程 | 600 |
物理 | 西南交通大学 | 环境工程 | 596 |
物理 | 中国矿业大学( 北京) | 环境工程 | 587 |
7.动画设计
国内原创动画产业盈利模式不成熟,人才需求集中在低端外包环节,高端岗位竞争激烈。
8.法学
司法考试通过率低,律所、法院岗位门槛高,大量毕业生涌入导致行业“内卷”严重。
科目 | 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---|
物理 | 中国人民大学 | 法学 | 683 |
物理 | 武汉大学 | 法学 | 667 |
历史 | 中国人民大学 | 法学 | 665 |
历史 | 复旦大学 | 法学 | 660 |
物理 | 中国政法大学 | 法学 | 648 |
9.生物技术
产学研转化周期长,企业研发岗位多要求硕士以上学历,本科就业率常年垫底。
科目 | 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---|
物理 | 湖南大学 | 生物技术 | 628 |
物理 | 深圳大学 | 生物技术 | 624 |
物理 | 中国药科大学 | 生物技术 | 613 |
物理 | 云南大学 | 生物技术 | 597 |
物理 | 西南大学 | 生物技术 | 594 |
10.数学与应用数学
纯理论学科就业面窄,若未辅修计算机、金融等应用课程,毕业生多从事教育或转行。
科目 | 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---|
物理 | 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 | 数学与应用数学 | 677 |
物理 | 西安交通大学 | 数学与应用数学 | 673 |
物理 | 华东师范大学 | 数学与应用数学 | 660 |
物理 | 中国人民大学( 苏州校区) | 数学与应用数学 | 654 |
物理 | 中国农业大学 | 数学与应用数学 | 637 |

二、为何这些专业就业难?
1、行业需求与人才供给失衡
部分专业扩招速度远超产业增长。例如,全国开设“生物工程”的院校近5年增加40%,但生物医药行业年均新增岗位仅增长8%,供需严重错配。
2、专业培养与职场脱节
以“工商管理”为例,课程涵盖财务、营销、人力资源等,但缺乏垂直领域深耕,企业更倾向招聘会计、新媒体运营等技能明确的毕业生。
3、政策与市场波动影响
“双减”政策压缩教培岗位,导致数学、英语等专业毕业生被迫转行;影视行业寒冬则加剧表演类专业的就业压力。
最后,圆梦小灯塔要提醒高考生:专业选择关乎职业起点,但并非人生定局。若对某领域有强烈热情,可通过辅修第二专业、考取职业资格证、参与行业实习等方式增强竞争力。例如,环境工程学生辅修“碳资产管理”,可转向新能源行业;法学毕业生考取“专利代理师资格证”,可拓展知识产权领域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