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北京科技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及位次已经公布!北京科技大学在贵州物理类招生的23个专业录取最低分范围是554分至627分,在贵州历史类招生的3个专业录取最低分范围是602分至616分,分数高的同学可以重点关注热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(高精尖班)、社会科学试验班!
一、2025年北京科技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及位次(物理类)
(1)材料科学与工程(高精尖班):2025年627分录取,位次是2600
(2)理科试验班(拔尖人才计划):2025年625分录取,位次是2910
(3)纳米材料与技术(前沿材料与未来技术):2025年620分录取,位次是3598
(4)计算机类:2025年619分录取,位次是3607
(5)工科试验班类(卓越工程人才):2025年618分录取,位次是3869
(6)人工智能:2025年618分录取,位次是3892
(7)通信工程:2025年617分录取,位次是3944
(8)自动化类:2025年616分录取,位次是4155
(9)数学类:2025年611分录取,位次是4892
(10)大数据管理与应用(大数据与金融试验班):2025年609分录取,位次是5352
(11)机械类:2025年609分录取,位次是5326
(12)能源动力类(能源、环境专业):2025年608分录取,位次是5559
(13)机械类(预科):2025年607分录取,位次是5723
(14)材料智能技术:2025年606分录取,位次是5809
(15)材料科学与工程:2025年606分录取,位次是5780
(16)安全工程:2025年605分录取,位次是5946
(17)生物技术:2025年604分录取,位次是6298
(18)应用化学(国家专项计划):2025年601分录取,位次是6842
(19)冶金工程(低碳智慧冶金和战略金属提取)(预科):2025年595分录取,位次是8130
(20)冶金工程(低碳智慧冶金和战略金属提取)(国家专项计划):2025年585分录取,位次是10828
(21)土木类(未来城市建设、诊治与运维)(预科):2025年578分录取,位次是12899
(22)矿业类(国家专项计划):2025年570分录取,位次是15562
(23)土木类(未来城市建设、诊治与运维)(国家专项计划):2025年554分录取,位次是21715
二、2025年北京科技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及位次(历史类)
(1)社会科学试验班:2025年616分录取,位次是1198
(2)工商管理类((数智管理试验班):2025年608分录取,位次是1620
(3)外国语言文学类:2025年602分录取,位次是2047
三、北京科技大学热门专业介绍
通过上文可知,北京科技大学物理类最高分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(高精尖班)、历史类最高分专业是社会科学试验班。
(1)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(高精尖班)
专业实力:该班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(国家 “双一流” 建设学科,第四轮学科评估获评 A+),是学校重点打造的精英培养项目。师资团队堪称豪华,包括院士、长江学者、国家杰青等顶尖人才,占比超 80%,在新型金属材料、纳米材料等领域科研成果斐然,承担多项国家 “卡脖子” 技术攻关项目。拥有国家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等平台,配备透射电镜、材料基因工程计算平台等尖端设备,与中科院、华为等科研机构和企业深度合作,学生可早期参与重大科研项目,在国际材料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。
就业优势:毕业生是高端制造、新材料领域的核心人才,就业覆盖航天航空、新能源、电子信息等关键行业。可进入中科院、航天科技集团等科研院所和企业从事前沿材料研发,在特斯拉、宁德时代等企业参与高端材料应用,或在跨国公司负责新材料技术转化。依托学科的顶尖地位和行业影响力,近五年就业率保持在 99% 以上,毕业生常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或科研领军人才后备力量,职业发展与国家 “新材料产业” 战略高度契合,薪资和晋升空间显著。
其他重要信息:采用 “本博贯通” 培养模式,学制 6 年(本科 3 年 + 博士 3 年),优秀学生可直博。课程体系融合基础学科与前沿技术,包括材料科学基础、材料基因工程等核心课,增设交叉学科课程如人工智能在材料中的应用。实行导师制,从大一起配备院士或杰青作为学术导师,参与科研项目。鼓励参与国际学术交流,学校提供全额奖学金支持出国访学。毕业生多进入国内外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,部分投身国家重点行业关键岗位。
(2)北京科技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
专业实力:该试验班整合马克思主义学院、公共管理学院等优质资源,以 “厚基础、宽口径、重交叉” 为特色,涵盖社会学、公共管理、法学等多个领域。师资队伍中教授、副教授占比超 70%,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,在科技伦理、资源环境治理等交叉领域研究成果突出,承担多项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。拥有社会科学实验中心、模拟联合国实验室等设施,与政府部门、社会组织共建实践基地,学生在 “挑战杯”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、全国大学生模拟联合国大赛中表现优异。
就业优势:就业面向政府机关、科研机构、企事业单位等,毕业生在公共事务管理、政策研究等领域竞争力强。可进入发改委、生态环境部等政府部门从事政策制定与执行,在智库机构参与社会治理研究,或在大型企业负责公共事务与社会责任管理。依托学校的工科背景和社科领域的交叉优势,近五年就业率保持在 96% 以上,毕业生以兼具人文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认可,职业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需求紧密结合。
其他重要信息:实行大类培养,学制四年,前两年学习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,后两年分专业(社会学、行政管理、法学等),授予相应学士学位。核心课程包括社会学概论、公共管理学、法理学等,增设科技社会学、资源政策与法规等特色课程。实践环节包括政府部门实习、社会调研项目等,注重田野调查和政策分析能力培养。鼓励考取法律职业资格证、社会工作者证等,学校提供系统培训。每年约 35% 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高校攻读硕士学位,部分参与国际联合培养项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