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2020年起,强基计划成为各大高校选拔优秀新生的重要途径,2024年报名人数达到了93万多。本文将全面解析2025年强基计划的报名数据、热门高校的竞争对比以及选科策略,为即将面临选择的高考生提供有力的参考。
一、2025年强基计划报名数据全览
近年来,强基计划的报名人次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。根据统计数据,2020年强基计划首年落地实施,报名人次近136万;2021年报名人次猛涨至187万多;然而,到了2022年,报名人次骤降至86万多;2023年报名人次有所回升,达到88万多;而到了2024年,报名人次则上涨至93万多。这一趋势反映出强基计划在考生和家长中的认可度逐渐提升,竞争也日益激烈。
2025年预测:国家发改委明确 “扩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规模”,预计招生计划增加 5%-10%,新增交叉学科(如 AI、生物医学)吸引更多考生。
核心矛盾:头部高校竞争激烈(如清华报录比 47:1),但冷门专业和区域高校仍存在 “捡漏” 机会。
2022-2024年39所强基计划高校报名人数整理如下:
学校名称 | 2024年 报名人数 |
2023年 报名人数 |
2022年 报名人数 |
---|---|---|---|
北京大学 | 46271 | 42553 | 44832 |
清华大学 | 42436 | 37009 | 44120 |
中国人民大学 | 19622 | 18644 | 19845 |
北京师范大学 | 18379 | 20615 | 16628 |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| 19177 | 25232 | 20289 |
北京理工大学 | 25174 | 27211 | 26714 |
中国农业大学 | 12967 | 12379 | 10423 |
中央民族大学 | 11828 | 8771 | 8617 |
上海交通大学 | 32450 | 29380 | 27109 |
复旦大学 | 28831 | 31983 | 27314 |
同济大学 | 21185 | 22563 | 24592 |
华东师范大学 | 16153 | 12765 | 15310 |
南京大学 | 30327 | 31053 | 33105 |
东南大学 | 21091 | 19469 | 15905 |
南开大学 | 35857 | 29366 | 32435 |
天津大学 | 20084 | 17574 | 13302 |
浙江大学 | 28894 | 35277 | 33953 |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| 21103 | 23912 | 21687 |
厦门大学 | 29123 | 29257 | 32577 |
山东大学 | 28521 | 28692 | 30267 |
中国海洋大学 | 11223 | 7809 | 7478 |
武汉大学 | 34919 | 39539 | 33796 |
华中科技大学 | 24617 | 28065 | 32703 |
中南大学 | 25625 | 22954 | 22103 |
国防科技大学 | 8520 | 9508 | 9058 |
湖南大学 | 10081 | 9215 | 9182 |
中山大学 | 35437 | 37225 | 33677 |
华南理工大学 | 18170 | 20851 | 16221 |
四川大学 | 37914 | 37846 | 38057 |
电子科技大学 | 13091 | 11697 | 11650 |
重庆大学 | 18544 | 19649 | 14772 |
西安交通大学 | 24294 | 23366 | 26864 |
西北工业大学 | 24727 | 20389 | 19953 |
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| 8674 | 7965 | 8235 |
大连理工大学 | 22213 | 11410 | 13213 |
东北大学 | 15743 | 10706 | 13712 |
吉林大学 | 15972 | 10632 | 13656 |
哈尔滨工业大学 | 41313 | 30809 | 19046 |
兰州大学 | 29535 | 19008 | 22517 |
合计 | 930085 | 883248 | 864917 |
报名数据背后的原因分析:
1、政策稳定性:随着强基计划的政策逐渐明朗和稳定,考生和家长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更加看好,从而吸引了更多考生报名。
2、高校吸引力:参与强基计划的39所“双一流”高校在基础学科领域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科研资源,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发展平台。
3、考生需求变化:随着国家对基础学科人才的重视,越来越多的考生开始关注并投身于基础学科的研究,希望通过强基计划实现自己的学术梦想。
二、热门高校竞争对比
在强基计划的报名中,各高校的热度差异显著。以下是对几所热门高校的竞争对比和分析:
1、北京大学
报名人次:近4.6万+人次
优势学科:数学、物理、化学等基础学科领域拥有众多顶尖学者和丰富的科研资源。
竞争情况:作为顶尖高校,北京大学的强基计划竞争异常激烈,录取率极低。
2、清华大学
报名人次:近4.2万+人次
优势学科:在量子信息、人工智能等前沿交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,为学生提供了接触最前沿科研的机会。
竞争情况:清华大学的强基计划同样竞争激烈,但以其严谨的治学风格和卓越的科研成果吸引了大量考生。
3、哈尔滨工业大学
报名人次:近4.1万+人次
优势学科:在航天领域成果斐然,机械工程、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工科相关基础学科优势显著。
竞争情况:哈工大的强基计划报名人数逐年上涨,尤其是新增航天类专业后,吸引了更多对工科感兴趣的考生。
4、四川大学
报名人次:超3万人次
优势学科:覆盖了文、理、工、医等12个学科门类,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。
竞争情况:川大的强基计划报名人数稳定,其综合学科优势和强大的科研实力吸引了不同学科兴趣的考生。
5、南开大学
报名人次:超3万人次
优势学科:在数学学科上拥有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等顶尖研究机构,经济学领域也有深厚的学术积淀。
竞争情况:南开大学的强基计划报名人数同样稳定,其传统学科优势和学术氛围吸引了众多考生。
除了以上院校,上海交通大学、西北工业大学、大连理工大学、天津大学、东南大学近三年报名人数连续上涨,预计2025年竞争较为激烈,而国防科技大学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湖南大学2024年报名人次在1万左右,竞争相对较小,想要通过强基计划冲刺985的考生可以重点考虑。
三、选科策略:物理 + 化学成主流,交叉学科破局
1、选科要求全景图
2、交叉学科的选科适配
AI 与智能科技:清华 “人工智能 + 基础科学” 要求物理 + 化学,北大 “智能社会科学实验班” 不限选科但需数学基础。
新材料与先进制造:哈工大复合材料与工程、北航智能无人系统技术均要求物理 + 化学,校测新增编程或实验操作。
国家安全领域:西北工业大学核工程类、国防科大密码学要求物理 + 化学,政审严格。
3、文科考生的 “破局路径”
专业选择:人大、中央民大仅招文史类,2024 年录取线较普通批低 15-20 分。
校测优势: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类面试占比 70%,需提前准备古文阅读与思辨能力。
4、不同考生群体选校建议
点击查看→2025年强基计划报名全攻略:招生院校、适合人群、报考流程汇总
考生在选校时,可以利用“三步定位法”科学决策:第一步初步定位,结合成绩、兴趣筛选院校;第二步政策匹配,研究入围条件、招生专业,排除不匹配高校;第三步综合评估,考虑地域、专业前景等,确定 3-4 所备选,最终根据当年招生简章选 1 所报名,确保 “冲稳保” 策略合理。